供應鏈管理
供應鏈是由供應商、制造商、倉庫、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絡。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絡的不同組成節點,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絡中的不同節點。比如,在某個供應鏈中,同一企業可能既在制造商、倉庫節點,又在配送中心節點等占有位置。在分工愈細,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鏈中,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。在供應鏈各成員單位間流動的原材料、在制品庫存和成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鏈上的貨物流。
供應鏈管理,指使供應鏈運作達到最優化,以最少的成本,令供應鏈從采購開始,到滿足最終客戶的所有過程,
MBA、
EMBA等管理教育均將企業供應鏈管理包含在內。
供應鏈管理就是協調企業內外資源來共同滿足消費者需求,當我們把供應鏈上各環節的企業看作為一個虛擬企業同盟,而把任一個企業看作為這個虛擬企業同盟中的一個部門時,同盟的內部管理就是供應鏈管理。只不過同盟的組成是動態的,根據市場需要隨時在發生變化。
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:縮短現金周轉時間;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;實現盈利增長;提供可預測收入。
供應鏈管理的七項原則: 根據客戶所需的服務特性來劃分客戶群;
根據客戶需求和企業可獲利情況,設計企業的后勤網絡;傾聽市場的需求信息
,設計更貼近客戶的產品;時間延遲;策略性的確定貨源和采購與供應商建立雙贏的合作策略;在整個供應鏈領域建立信息系統;建立整個供應鏈的績效考核準則等。